合歡西峰單攻

「爬過這座山就到了!」……「咦!不是,下一個山頂才是!」……到不了的合歡西峰?

明天早上醒來就三十歲
6 min readOct 8, 2019

開門見山,直接附上這次的行程紀錄,給山友參考:

06:50 登山口07:45 反射板08:14 天巒池交叉口08:20 合歡北峰08:38 前往合歡西峰10:00 池塘營地11:00 華岡叉路口11:35 合歡西峰12:00 離開合歡西峰14:35 攻上崩壁15:35 合歡北峰17:15 登山口

多虧了在各種旅行途中認識的朋友,讓我闖入某種同溫層,社群軟體上的旅行地圖上,法國小哥騎擋車在蒙古進行一場壯遊,瑞士小哥朝著人生旅行清單的第70個國家邁進,韓國美眉在美東待上第二個月了……看了這些之後,實在「好想出去玩啊!」腳癢了,趁著當兵前的幾天,國也出不了了,就到合歡山走上一段路吧。

合歡西峰不算一段夠簡單的路,關鍵字搜尋後就可以知道要抵達西峰需要翻越數坐山頭,來回整趟路下來動輒10小時,網路上對他評價不免是又臭又長啊、七上八下啊等等。

圖片來源:網路

這次我與我爸挑戰單攻,大約七點左右抵達登山口(小風口)。從上面的地形資料來看,從小風口爬到合歡北峰的路線一開始就是大陡上,約莫要到反射板叉路,才會平緩一點。

大學時,登山社迎新曾經走過這趟路前往小溪營地露營,當時60公升的登山包裡背著帳篷、睡袋、高麗菜等裝備,在颱風前夕的斜風細雨裡行走在這個碎石坡上,如今背這一身輕裝,緩步向前,心情遠勝當年,卻也懷念當年。

抵達反射板營地後稍作休息,其食我覺得到了這裡,也未必需要爬山,待在反射板下,煮上一壺咖啡,看著抹茶形狀圓糊糊的高山草圓,也是非常療癒的一件事情,看著山友獨自坐在遠處的青草中央,面向廣袤的圈谷,便縱有千種風情,不與何人說,似也無妨了。

離開反射板後,會遇到天巒池叉路,一邊可以到小溪營地,一邊可以前往合歡北峰。到了北峰山頂,已經有許多山友在山頂休憩,這裡可以分兩種人,一種是把北峰當成終點站的人,另一種是要前往西峰的人。北峰是合歡群峰的最高山,view很不錯。數年前在大霧中爬上北峰, 這次終於能夠一窺廬山真面目。

在北峰山頂沒敢休息太久,就準備前往西峰,當天要前往西峰的山友不少,在綿延的山徑上可見到登山外套色彩絢麗的蹤影。

網路上對西峰的評價是「七上八下」果然不為過,一行人上一刻還氣喘吁吁的攻上稜線,下一刻卻準備穿越冷杉林,下切谷底的箭竹林子。值得一提的是,海拔三千的空氣果然格外清朗,或淺或深的鼻息與吞吐,把人拔出亞熱帶濕暖軟爛的泥沼,呼吸高海拔的稀薄氧氣正是驅動我入山的最大動力。

一路上走的急,深怕一慢下腳步,之後就可能要摸黑下山。路上與父親談起爬山的目的,我說過程即目的,一路的裸岩的質地、杉木的溫度是爬山最重要的部分;父親說征服山頂才是爬山的目的,其實我與父親始終話不投機,就讓這份不投機繼續下去罷。某程度來看我就是一個短視近利的享樂主義者,喜愛在營地露營勝過爬山本身,重視山徑的路邊野花勝過征服大山的雄奇野心。

每爬上一次稜線,就對於抵達終點燃起一絲期待,在無數次期待落空之後,拖磨著終點總算抵達,合歡西峰就在不遠處。

在西峰山頂上吃過了帶上來的八寶粥啊、麵包啊,稍作休息後,便跟著同樣是單攻的山友一同折返。要是可以,真想像其他山友一樣,掏出高山爐,在青青荒草的正中央煮上一壺咖啡,面朝群山,來上一場大野餐!

與去程相比,回程的路是減法,每越過一座山,便是少去一座山,距離腦袋瓜裡的半糖珍奶與城市文明,越是更進一步。父親的腳此時鬧起了抽筋,一路上唸著「在家睡覺不是很好嗎?為什麼要這樣虐待自己……」縱然如此,腳步還是老老實實的向前邁進。

在穿越鞍部的箭竹林時,踩上濕褥的泥土,發出「趴磁趴磁」的聲音,過去與大學登山社一起爬山的時候,文青如我總戲稱這是土地的呼吸聲,這聲音如同潮水一般,讓我感到無比的安全感,也把我的思緒帶回學生時期那段無比快樂與多彩多姿的歲月,人生若只如初見……不知道大家過得好嗎?

硬碟裡多年前的登山社活動照,我是萬年攝影師

走在似曾相見的山道上,怎麼來的便怎麼回去。爬上大崩壁後不久,回到合歡北峰。在那裡看了淡粉色晚霞與巨無霸棉花糖等級的雲海,便直下一開始的小風口登山口,離開「華燈初上」的祕境山野,霧裡的台14線似虛似實,偶爾經過開著溫馨燈火的民宿,讓我感受到像是闖入神隱少女裡的神之領域。

回到不會起霧的城市,回到悶熱的攝氏29度,我翹起酸痛的雙腿,在ig上發了一張爬山的現實動態,不久後手機螢幕突然亮起,螢幕一端傳來久未聯絡的 Lin 的訊息:「西巒郡大缺一,加一?」

--

--

明天早上醒來就三十歲
明天早上醒來就三十歲

Written by 明天早上醒來就三十歲

住在台灣,銀行工作,喜歡看爽片也喜歡看小眾電影,喜歡開趴狂歡也喜歡一個人看夜景。最喜歡旅行,所有的努力,只為了有朝一日,千金散盡,化為旅途上的風景。

No responses yet